摘要:由于历史、地理、教育等诸多因素的长期制约,凉山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创办,存在着结构与布局的规划、应用性技能人才的数量分布与质量规格、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等多维度背景特性。分析背景,正确把握量度,这对于凉山州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凉山州、高职教育、创办、背景
作为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州,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背景特征是高原山地广阔,矿藏、水能、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贫困人口多,州内各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等等。在凉山州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需要对这些背景因素做深一层的调研,以有利于规?;嘌咚刂视τ眯约寄苋瞬?。
凉山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创办,需要考虑如下背景因素:
1.资源富集与产业人才不足的背景
凉山州位于川西南、川滇结合部,在地理上位于金沙江北岸、横断山北侧、青藏高原东侧,幅员辽阔,包括凉山州所辖17个县市和省辖市攀枝花市的部分区县,国土面积6.3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栖居着30余个少数民族,人口500多万。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230余万。
多型资源富集,极具潜在性的后发优势,是该区域的突出特点之一。以正在筹建的“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所在地西昌市及凉山州为例,该区域属于资源大州,具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光热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州府所在地西昌市聚集了三大工业园区:以攀钢二基地为龙头的经久工业园区、以重钢钒钛铁矿开发为重点的太和工业园区、以多型经济技术并存的西昌北成凉工业园区。以工业、商贸为侧重点,是该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以钒钛铁矿资源为例:
链接1:
攀西地区已探明铁资源储量25 亿吨以上,是居于鞍本矿区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矿区;钒钛磁铁矿的储量达到96.6亿吨,其中,原生钛铁矿二氧化钛(TiO2)资源储量约6.18亿吨,占全国原生钛铁矿二氧化钛资源储量的95%,占世界储量的35%。
表1:
|
攀西
|
中国
|
世界
|
TiO2储量/亿吨
|
96.6
|
101.7
|
276
|
TiO2储量的区域分布如下图示:

图1 TiO2储量在攀西、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分布(单位:亿吨)
(A:攀西地区;B:国内其他地区;C:国外)
攀西地区已探明五氧化二钒(V2O5)的资源储量有1786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2.2%,占世界储量的11.6%。
表2:
|
攀西
|
中国
|
世界
|
V2O5储量/亿吨
|
0.1786
|
0.2871
|
1.5397
|
V2O5储量的区域分布如下图示:

图1 V2O5储量在攀西、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分布(单位:亿吨)
(A:攀西地区;B:国内其他地区;C:国外)
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种种历史的原因,凉山州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发展落后于省内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也远落后于省内的成绵乐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酝酿、策划和前期实施的起步阶段。
2.应用性技能人才的分布特征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难于培养和聚集各类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尤为不足,密度分布总体上低于省内平均水平,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应用性技能人才匮乏又反馈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国情的现实存在,技能人才主要是通过中职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来培养。凉山州要发展经济必然需要相当数量的从事研究、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高层次人才,但要将研究和开发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需要数量足够、专业门类齐全、层次规格成比例的应用性技能人才。
链接2:
截止2009年底,全州人才资源总量22.88万人,年均增长率4%,其中党政人才2.2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7.28万人,经营管理人才1.08万人,技能人才4.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7.68万人。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才7.18万人,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人才2.54万人,中级工及其以上的人才3.13万人。
链接3:
表4: 凉山州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人才规模指标
|
指标
|
单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22.88
|
37.6
|
50.4
|
党政人才
|
万人
|
2.24
|
2.2
|
2.3
|
专业技术人才
|
万人
|
7.28
|
13
|
19.0
|
经营管理人才
|
万人
|
1.08
|
2.3
|
3.6
|
技能人才
|
万人
|
4.6
|
8.0
|
11.9
|
农村实用人才
|
万人
|
7.68
|
12.0
|
13.5
|
少数民族人才
|
万人
|
7.12
|
13.3
|
21.3
|
人才素质指标
|
指标
|
单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
|
%
|
31.4
|
34.9
|
38.5
|
每万就业人口中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
|
人
|
335
|
456
|
541
|
每万就业人口中R&D人员
|
人年/万人
|
2
|
5.3
|
10.7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
|
13.4
|
18.8
|
24.1
|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
|
%
|
2.0
|
2.6
|
3.2
|
|
|
|
|
|
|
(摘自《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根据《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统计规划的“五大类人才”中的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即应用性技能人才,凉山州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现状与中长期目标,比较如下图:

A:经营管理人才 B:技能人才 C:农村实用人才
(单位:万人)
据调查,凉山州需要应用性技能人才的行业主要是:农业、交通、矿山、水能、风能、林业、信息产业、旅游、房地产、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业等。需要的专业主要是:机械、路桥施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水电设备维护、风电设备维护、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财会电算化、民族贸易、旅游服务、物业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环境建设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应用技术、城镇化建筑施工、戒断与康复、殡葬管理与服务等。
凉山州属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区分布属性。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等安宁河区域以汉区为主,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较好,昭觉、布拖、美姑、雷波、金阳等“东五县”是彝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偏低,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都达不到基本要求。
3.中长期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
按照州委、州政府“工业凉山”的战略规划,在2010-2020年间,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开发旅游、水电资源,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实现凉山“一极四基地”的战略部署,凉山州对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以及规格,将大幅增加。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凉山州应用性技能人才的行业结构性矛盾、技能等级结构性矛盾等,都显得日益突出,势必将极大地制约着“工业凉山”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与目标效度。
据抽样调查,我州未来10年共需新增技能型人才20万人,各行业技能人才需求数据见表4。
表4 2011-2020年各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量
行业
|
人才需求(万人)
|
行业
|
人才需求
(万人)
|
农林牧渔业
|
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8
|
采矿业
|
0.4
|
批发和零售业
|
2.2
|
水电业
|
0.6
|
住宿和餐饮业
|
2.4
|
制造业
|
1.2
|
金融业
|
0.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3.8
|
房地产业
|
0.4
|
建筑业
|
1.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
|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加大应用性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做好调查统计、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大量应用性高技能人才,构建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应用性技能人才队伍,是今后十年凉山州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4.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企业、政府机构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旺,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不迫切,导致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十分有限,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年生均投入处于省内平均水平以下,甚至有的县区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还低于普通高中。
在凉山州的安宁河流域(例如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由于社会认知观念和政府执政思维跟随时代潮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高一些,而在“东五县”(即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雷波县)以及邻近甘孜州的木里县等地,职教经费投入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5.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困境
凉山州17个县市的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四川省内发达地区,远低于成绵乐职业教育的平均水平。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其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困境,是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滞后:由于历史、地理、教育等诸多原因,尤其是在2000-2010年间国内大学扩招形成的“普高热”及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度较差,凉山州一些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缺乏认知深度,职业教育在政策思维上就存在滞后性。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起步较晚,高职教育尚在筹备与审批阶段,在时间上就明显晚了一个时间段。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滞后性,就势必导致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落后一步,就落后一路”的现实境况。
职业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制订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设备设施条件、办学效益、社会认同度、收费高低、学生来源、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等方面的政策规划上,缺乏前瞻性,显得有些保守。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凉山州17个县市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扶持力度(包括政策设计高度与政策实施力度这两个方面)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上,显得后继乏力。
6.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起步之初
从21世纪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山州的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余所,西昌学院也承担了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的“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正在紧张的筹建工作之中,有望在2015年秋季招生,计划招生有6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财务信息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
因此,凉山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之初,其职业规划水平低于四川省内成绵乐地区,也远低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凉山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导致民族地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拉动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缺乏,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很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增加速度缓慢。这些,都远不能适应国家制订的“民族地区新十年行动计划”、“攀西经济发展综合实验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凉山州人民政府: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30日。
(2)景亚新:关于在凉山州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若干认识与建议,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会议交流,201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