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c2iwy"><object id="c2iwy"></object></input>
  • <blockquote id="c2iwy"></blockquote>
    首页 >> 高职筹建 >> 论证报告 >> 正文
    关于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论证报告
    文章出处:高职筹建办公室 文章编辑:renwei 创建时间:2015/1/4 13:08:37 点击数:2345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四川省以及凉山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发展凉山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服务西部大开发,支持凉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建设进程,促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发展,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决定在四川省教育厅和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凉山州西昌市创办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贸职业学院,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大批高技术职业技能人才,为实现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三级跳”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一个地区是否需要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取决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级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而能否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又决定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以及该地区具有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办学者的实力和办学方案设计等因素。

      根据考察和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在凉山州西昌市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不仅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完全可行的。

      一、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必要性

      (一)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是实现凉山州及攀西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约6.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有汉、彝、蒙、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约260万,约占总人口52%,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

      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川滇结合部,地域辽阔,多种资源富集,多民族聚居、多元民族文化共存。一是水能资源富甲天下,二是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三是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四是旅游资源绚丽多彩,五是民族文化资源极具魅力。凉山州全域的经济建设、教育文化发展,对于国家西南部的战略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都居于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凉山州及攀西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为凉山州发展量身制定了“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即《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的总体思路》。凉山州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确定了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三级跳”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四大跨越”即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安宁河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成都经济区发展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民族聚居县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读股街莨窬煤蜕缁岱⒄沟谑鑫迥旯婊僖诽岢觯?ldquo;统筹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凉山‘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201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审议并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获准设立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201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和《关于支持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意见》两个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将从13个方面支持试验区建设,总体目标是把攀西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打造国内资源富集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区,重点建设“三大基地、六大园区”即攀枝花钒钛铬钴产业基地、凉山钒钛稀土产业基地、石棉汉源碲铋产业基地以及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凉山稀土科技产业园、德昌循环经济产业园、雅安石棉工业园。到2020年,攀西试验区内建设形成2—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试验区范围包括: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梢钥闯?,凉山州是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战略布局中的主战场。    

      2013年5月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进全域凉山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抢抓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大机遇”、“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培育增长点、打造增长极、发展经济带”的总体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试验区建设的脚步急切又稳健,这样的态势在攀西发展历程中是颇为少见的,标志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凉山州及攀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人才?!读股街莨窬煤蜕缁岱⒄沟谑鑫迥旯婊僖诽岢?,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实施“科教兴凉”和“人才强州”战略,加大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测算,凉山人才规模总量要由2011年的22.8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50.36万人,增长120%,才能适应凉山跨越式发展要求,有效支撑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发展规划发展奋斗目标,即以凉山优势产业为龙头,加强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带动交通、物流、商贸、金融等其他重点产业人才发展。以水电产业、矿冶产业、绿色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凉山五大优势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是:在水电产业人才方面,着力培养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行管理、水电科研、规划建设、水力勘测设计、机电维修、安全管理、环保水保、税收筹划和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在矿冶产业人才方面,着力培养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采矿、冶炼(冶金)、机电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机电维修和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在绿色农业人才方面,着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化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资产评估、农产品经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人才;在旅游产业人才方面,着力培养旅游行政管理、媒体宣传、职业经理、销售管理、旅游规划、策划创意、外语导游、财务管理、景区导游、电子商务、外联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在民族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着力培养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专业策划、文化专业编创、广播电视、出版、群众文化、民族工艺、艺术传承等方面的人才。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一所工业技术与经济贸易并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凉山、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高职院校,对于凉山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加快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建设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也是迫切需要的。

     ?。ǘ┐窗焖拇üっ持耙笛г?,是加强凉山职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质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

      技能人才队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补充人才,对于促进凉山州经济发展,实施人才强州、工业强州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对凉山州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凉山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的《凉山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表明,凉山州近几年来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如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新技能、短缺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并呈老化趋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等,制约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资料显示,凉山州技能人才分布状态,大致呈现金字塔型,即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非常?。?.5%),中级技能人才所占比重较大(21%),初级技能人才所占比重最大(76.5%)。

      《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2011年到2020年,是凉山全面开发开放,推进跨越式发展,谱写‘跑步奔小康’新篇章,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的关键时期。牢牢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把凉山建成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区域增长极,人才是关键”。到2020年,凉山州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优二高二化”的人才格局,即人才结构优、人才专业素质高、人才产出效能高、产业人才集聚化、社会事业人才均衡化,基本实现人才实力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与人才事业发展相协调,人才环境建设与人才队伍发展相同步,有力推动凉山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以凉山区域各类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入手点,以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合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高级职业技能性人才为目标,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必然会大大改善凉山州人才队伍的格局??杉窗煲凰咧把г菏羌忧苛股街萑瞬哦游榻ㄉ?,满足人才数量,提升人才质量,改善人才结构的客观需要,是符合凉山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情的重要举措,必将会对凉山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ㄈ┐窗焖拇üっ持耙笛г?,是凉山实现改善民生,全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1、扶贫开发是加快推进凉山彝区跨越式发展,实现凉山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的主攻方向。
    扶贫攻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吨泄菜拇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10〕15号﹚中指出,要“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彝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急迫问题,把综合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凉山彝区是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一部分。2012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该规划指出:乌蒙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地区。乌蒙山片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交通不发达,贫困程度深。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适农适牧土地产出低。干旱、洪涝、风雹、凝冻、低温冷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极其瘠薄,人口增长较快,人地矛盾尖锐。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259.4 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9% ,比全国高出10.1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高出6.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群众生育观念落后,出生缺陷多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左右,相当部分群众市场意识淡薄,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人畜混居现象严重,艾滋病问题突出,地方病严重?;∩枋┍∪?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片区内31.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38%的行政村未完成农网改造,9%的自然村不通电。水利设施薄弱,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37.2%,存在饮水困难的农户比例高达32%。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2%。产业发展滞后,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缺乏大的产业支撑,县域经济薄弱。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种养业规模小、发展慢、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基地。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区域综合市场、县级中心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农村零售网点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仓储、包装、运输等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高。市场环境和交易条件差,市场管理与服务水平低。

      凉山州是乌蒙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乌蒙山片区区域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38个县( 市、区),其中四川省占13个县,而凉山彝族自治州就有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越西、美姑、雷波等8个县。另外,除乌蒙山区外,凉山州还有盐源县、木里县、甘洛县也在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之中。也就是说 凉山州总共17个县市中,就有11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可以看出凉山民族地区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按照中央、省领导的重要批示,2010年省、州(市)共同编制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2010-2020年)》。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正式实施。

      2、创办高等职业学校是扶贫开发、提高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治本措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我们就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2014年1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兑饧访魅妨说鼻昂徒窈笠桓鍪逼诜銎犊⒌?个工作机制和10项重点工作。

      《意见》规定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

      国务院六部委今年6月份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中央的最新精神给教育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近260多万人,占全州人口的比例已超过52%,。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国家大局。大小凉山和木里藏区的社会发展滞后,除历史及地理的原因外,还在于广大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及水平,既是改变落后现状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和谐共荣,进而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所以,从高等职业教育入手,提升少数民族一代青年人的从业素质和职业层次,培养生存技能,快速走向小康社会,对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加强凉山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品位的职业技术人才,正是实现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水平,增强自身经济造血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同步进入小康的有效途径,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应势之举,是推动凉山州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及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

     ?。ㄋ模┐窗焖拇üっ持耙笛г?,是完善西部高等教育布局、改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状况的客观需要

      凉山州地区自实现“一步跨千年”以来,通过历届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努力,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两基”任务基本完成,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初中级职业教育、成人与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教育资源总量偏少、教育布局和结构合理性欠佳的问题突出,尤其是本地区尚未有一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急需的、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等职业学校,这无疑是教育布局中的短板。

      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完善西部教育布局非常重视。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指出,“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适应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化院校布局结构”。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根据全域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决定在凉山建立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将此决定写入《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决策,体现了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州教育部门对凉山人民、对凉山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

      通过对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建设状况的深入考察,通过认真学习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的相关文件和规划,我们充分领会了凉山州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深感在凉山创办高等职业学院,对于改善高等教育布局改善的重要意义。

      1、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有利于凉山地区完善高等教育布局,推进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必须依靠高等学校提供支撑。从数量上看,凉山州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总量偏小。全国每百万人口拥有高等学校平均数为1.81所,而人口近500万的凉山州仅有西昌学院一所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竟无一所。以2011年凉山州高考为例,全州有19400名考生报考普通高校,高考的情况是,上省定专科线的有17760名(少数民族4982名),其中达到省一专分数线及以上只有7155名,而位于一专和二专分数线之间的有10000多名。由于本州没有民办高职院校(二专),每年大约有10000多考生只好到外地求学深造,毕业生返乡率虽无统计却可想象,人才流失可见一斑。长此以往,凉山地区的脱贫致富、社会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从高等教育普及的情况看,凉山州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远低于省内发达地区。以上两种情况说明,推动全省教育公平还需要各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促进凉山州高等教育的增长,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本土化的发展进程,在凉山建立一所“二专”高校---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是当务之急和十分必要的。

      2、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有利于改善凉山地区职业教育结构。

      凉山州现有的职业教育在规模总量和教育层次上,已经无法满足新兴产业领域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从《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看,人才规模总量要由现在的22.88万增加到50.36万人。到2020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要由31.4%发展到38.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由13.4%发展到24.1%,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由2.0%发展到3.2%。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高素质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大量的现代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群出现,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数量和所占比例还会更大更高。

      凉山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凉山只有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26726人,培养对象是初、中级一线技能工人。高级工以上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建立,将填补凉山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是优化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

      综上所述,在凉山创立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必要,而且急需。省教育厅、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做出的创办一所高职院校的决定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完全符合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教育的规律,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是促进教育公平,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二、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可行性

     ?。ㄒ唬┕曳煞ü?、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为创办民办高校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高等教育法》提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办学倾斜政策,提出“在有利于优化区域、层次、类型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对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支持力度,适度增加教育资源”。

      2012年6月18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教发〔2012〕10号)。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出台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支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2011年召开的四川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今后我省高校规模扩大的重要力量。”

      2011年以来,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凉山优势支柱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强化全域凉山跨越发展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意见》、《凉山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凉山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为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专业方向、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

      以上政策、法规为推动民办教育发展、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为办好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ǘ┙逃?、地方党委、政府为创办民办高校提供了精心指导和强力保障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指南》等有关举办设立民办高职院校的一系列文件,为我们创办高职学院指明了方向。在学院申报期间,教育厅有关领导多次听取举办者的汇报,认真了解情况,组织专家组对建校工作进行精心指导,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

      凉山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工业强州”和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的战略举措。凉山州委、州政府对申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工作非常重视并全力支持,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教师编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优惠措施给创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与之同时,凉山州委、州政府及州教育局领导高度关注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申报的进展情况,多次听取和了解筹建工作情况,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帮助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难题。

      教育厅、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创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ㄈ┫钟械陌煅跫丫弑父叩戎耙笛г旱纳柚帽曜?/span>

      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建设。经过前期筹建,目前学院的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了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标准。

      学院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满足学院初期办学需要。学院规划占地727亩,其中使用权面积694.4亩。现已取得土地征用产权证面积194.4亩;校舍建筑面积83881.95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41339.71平方米,生均20.67平方米;建立了一支熟悉高等教育的、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配备了专任教师109人,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德育工作者团队,完善了德育教育工作体系;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91.24万元,各类纸质图书8.3万册,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30个校外实训基地,6大校内实训中心,面积为28046.37平方米,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上述条件虽然能满足办学初期需要,但为了满足凉山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增长,为了实现学院建设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集团董事会经过专题研究,决定再投入6亿元人民币,强化内涵建设、培育办学特色;新征土地500亩建设新校区,然后把两个校区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

     ?。ㄋ模┚侔煺呋哿朔岣坏闹耙到逃驮诿褡宓厍煅Ь?,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办学经费

      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丰富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集团法人代表苏华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20多年来,潜心职业教育事业,并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为四川的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集团先后投资建立了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德阳外国语学校、四川省中江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德阳市旅游学校、四川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等。集团开办资金12183万元,拥有教职工3000多人,在校生7万余人。

      集团秉承邓小平同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领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立足于四川,开辟充分就业新途径;集团所属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发展迅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为德阳打造西部职教高地和四川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集团为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多年的准备和努力。在申办“四川工贸职业学院”之前,集团已成功地举办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集团所属中江职中、黄许职中、德阳市旅游学校等学校,先后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专科、本科多个专业函授班,积累了丰富的本专科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和管理人才。

      最近几年,集团又在会理、西昌地区,成功的举办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针对凉山州及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总结和积累在民族地区的办学经验,并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多年的办学经历,丰富的办学经验,使我们具备了办好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充分能力。

      四川工贸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所需经费,全部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将以充足的资金确保学院投资计划的完成,以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保障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ㄎ澹┝股街菥弑干枇⑺拇üっ持耙笛г核璧奶跫突肪?,为学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西昌市是凉山州的州府,位于成都、重庆、昆明三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同时也是攀西地区和凉山州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在攀西城市群中具有核心地位。

      西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状况良好,城市配套设施完备,城市功能齐全,城市发育程度较高,生活条件优越,科技文化及教育事业发达,对外极具吸引力。是办学比较理想的地方。

      2、凉山州人口总数已具相当规模,全州已超过500万人,基础教育在校生超过90万人,在校高中生5万多人。每年参加高考人数2万余人,其中有1万多考生位于“二专”即高职院校的录取范围。由于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特点,随着人民富裕程度提高,参加高考人数必然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资源充足。

      3、随着凉山经济建设发展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战略的实施,攀西城市群的崛起,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会迅速加快,产业的拓展和聚集也会大大提速,这一过程必然产生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一需求,预示着高职学院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上一篇:在凉山州创办高职学院的若干背景分析
    教学资源 校长信箱 站长信箱 学籍管理 信息平台 联系我们 校园地图 后台管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2009 xcxdzx.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14201号

    学校地址:凉山州西昌市中航东路5号? 联系电话:0834-8106677

    总访问量:13325837  昨日访问量:6654  今日访问量:5301  现在在线:2816
    快三彩票网